原标题:《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6》指出——(引题)
《城市蓝皮书》:以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6——大国治“安”之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
蓝皮书指出,在全球数字化进程持续提速背景下,平台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新经济形态之一,有望成为城市经济的“领跑者”,推动城市经济向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发展。当下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垄断风险累积、供给侧渗透不足、数据管理机制不完善、互联网平台企业对外开拓能力不足等问题与困境,需要多维度统合发力,以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助力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构建新型互联网平台监管体系。蓝皮书指出,要推动监管重心前移,通过中立性监管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建设多元共治的互联网平台治理体系;要完善互联网零工权益保障制度,结合从业者工作时长、工作强度、薪资规定等信息综合考察平台对从业者的隐性控制和用工类型,完善“不完全劳动”关系认定,重点关注从业者异地诉讼维权难的问题;要强化数据安全与治理体系,推动数据确权建设,打破“数据孤岛”和“数据分割”。
加速平台与供给侧深度融合。蓝皮书建议,要加大对产业互联网基础通用技术、新型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的研发力度,推动用户资源数字化,打造企业间用户共创体验和技术合作平台,构建优质网络信息产业集群;要完善各级产业互联网平台组织形式,加快升级底层硬件和AI支撑技术,实现交易、支付、物流全链条的智能化、企业生产专业化以及智能服务数字化,推动交易平台向高级模式演进;要强化物联网资产的梳理,增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可视性,建立涵盖硬件设备、网络平台、控制系统、生产过程、标识解析的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
多举措全过程弥合数字鸿沟。蓝皮书指出,要鼓励城市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与各产业、智能应用以及其他设施的集成融合,以应用需求和场景牵引互联网平台建设落地;要提升全社会数字技术培训与应用水平,针对落后地区持续推行电信普及服务,并通过公私合作、政府购买等方式为当地居民提供规范的网络技能培训,实现数字教育的全年龄段全地区覆盖;要创新平台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注重掌握数字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打造院校人才与企业需求深入对接平台。

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平台企业。蓝皮书建议,推动国内平台企业进行国际化探索,敦促企业在保证国内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整合国内国际资源,构建以头部企业为引领的国际一流平台创新生态和发展高地;要积极探索适合国外市场的企业运作模式,关注境外品牌建设带来的长期效益,全面提高电商平台在产品开发、产品体验、产品配送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水平;要积极参与国际平台治理体系建设手机股票配资app,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我国对数字服务贸易新准则的话语权,为平台“出海”营造良好环境。